善良不能当饭吃,还有必要善良吗?
我认为是有的。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先要明白善良是什么。百度百科上说,善良的意思是心地美好,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亦指和善而不怀恶意的人。出自于《礼记·学记》。虽然说的很虚,但是我们仍然能够看出,善良是一种利他行为,再说白点儿,善良一般都是吃力不讨好的,是一味付出而不求回报的。
如果以人的利己主义思维思考这个问题,善良是一无是处的,不但得不到回报,还有可能失去更多宝贵的东西。但是,如果用辩证法来考虑这个问题,你就会发现,利己唯一的正确姿势就是利他。
行善就像是买彩票,初衷不应该是有所得,而应该是助人为乐,这个收益大都是无形的,也是不确定的,里面充满了变数,当然你就不能对它抱有期望,所以那些追求收益率的人是无法行善的,这就增加了善良的纯度。
那么你就真的什么也得不到吗?也不是,你看看“善”字就明白了,美字下面加个口,说明你至少能得到个好名声。 你可能要反驳我了,古往今来,因行善而含冤受辱者可不在少数呀!没错,当“人善被人欺”成了公理,“善有善报”就成了谎言。须知任何结论的成立都要有一个前提,善得美名的前提是行善者能避开小人。不过即使行善者得了恶名,行善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对于正常人来说,善良仍然会是个好名声。
但问题是,在这个世界上,有善就有恶,正邪一直都是两立的,所有才会有对立统一嘛。小人最是会搬弄是非,告诉你善良的人软弱、愚腐、天性如此之类的,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一切生物都是靠经验生存的,人类也不过如此。所以在看到善极有可能会有恶报之后,能行善的不愿行善,想行善的不敢行善,而作为一名真正的行善者是需要极大的勇气来承担各种风险和各方压力的,这样的人能称为软弱吗?
前面说过,善良是一种利他行为,而知人所需是利他的前提,行善者必先想他人之所想,解他人之所急,这样的人能称为愚腐吗?
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还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恶。我觉得能说出这些话的人,都是唯心主义者。人之初,不就是张白纸嘛,哪有什么善恶!?一个人之所以能拥有善良的本性,还不都是因为他内心强大,可以不为他人所惑,然后才会从后天中修得这个稀有品质,这样的人能称为天性如此吗?
综上所述,善良是“纯利、美名、智勇、坚修”的完美体现,所以虽然善良不能当饭吃,但还是有必要善良的。知道的越多就越痛苦,知道的越少就越危险,那到底应不应该知道?
应该知道。
以痛苦换取安全,是生物求生的本能,要知道死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了。假如你看到有一个傻子被一个疯子利用了,你应该去帮助这个傻子吗?
不应该。
如果你帮助傻子做事,就会侵犯疯子的利益,这样疯子就会联合傻子一起来搞你。
你应该先利用傻子搞掉疯子,然后再教傻子做事。今天困了,未完待续。。。